五、提名意见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建筑领域发展低碳能源技术迫在眉睫。本项目提出利用地下结构集成换热管路,构建能源地下结构驱动的地源热泵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系统成本高、空间占用等问题,是土建、建环和能动交叉领域的重大创新。项目团队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清华热力学岩土模型(TTS模型),揭示了颗粒物质“热胀冷缩”的反常性质,填补了相关理论空白。自主研发的多场耦合有限元程序已完成公测,为国产岩土多场耦合设计软件奠定基础。通过现场热响应试验和理论分析,建立了能源地下结构设计理论。该项目在多场耦合岩土模型和能源地下结构示范工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TTS模型被麻省理工学院引用并扩展。项目团队主编了《桩基地热能利用技术标准》(JGJ/T438-2018)。科技成果评价TTS模型国际领先。该项目在北京东六环入地改造等重点工程中广泛应用,推动大型公共建筑减碳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提名该项目为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关于提名202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情况的说明
清华大学: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启动202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名2025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多场耦合热力学岩土模型及能源地下结构设计理论”的基本情况已经在我单位公告栏/内部网进行了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7月3日至7月9日(公示期不少于7个自然日)。公示期内,我单位未收到关于项目公示内容的异议。
特此说明!
候选人工作单位:安徽新华学院
二〇二五年七月十日